中药饮片染色事件:药都安徽毫州造假猖獗

flower| 2012-09-24 11:03:05
阅读()
副标题

 

 

  一位当地药监局工作人员称,亳州市场的在售中药材多达2600种,难以做到对每种中药都毫无遗漏地进行检测。

 

  除了检测覆盖面不够大,“甚至出现这种现象,一味有20多种成分的中药,在质量控制关口仅检测其中一种成分。药品没这个成分,药厂就拿现成的成分兑进去,测量的时候就过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说,这实际上就是纯粹的假药。

 

  此次亳州“药都”失陷,只是中药市场制假售假的冰山一角。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绝不仅亳州一地的企业涉及问题产品。李连达分析,中药造假程度相当严重,不仅存在原料药造假和饮片造假,还包括提取物造假、成品药造假,有的“造假的水平比检验的水平还高”。

 

  上游散乱

 

  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为中国著名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也是个体散户的中药饮片集中地。2010年亳州中药材深加工生产总值达74亿元。

 

  交易中心仅在早上7时-11时营业,上市品种有2600余种,日上市量6000吨。4300多个摊位分区规整,仅摆放样品,交易双方谈妥后在后台进行大宗货物交易,其中从业药商达3万多人。如今摊位紧张,常常有数个卖家共用一个摊位。这些摊位由康美(亳州)世纪国药有限公司(下称康美世纪)统一进行管理,每个摊位每年收取管理费约6000元。

 

  从该交易中心向南6公里处,是十九里等多家地产药材集市,这里才是真正的中药原材料第一手市场。十九里市场从凌晨4时开始交易,9时闭市。

 

  9月13日,两天一次的十九里市场开市。早上6时,集市熙熙攘攘,村民们开着三轮拖拉机,麻袋里装满自家种植的药材,在道路两旁随意摆开。

 

  十九里市场的大部分药材将流向各经销商,经切片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一部分直接流入当地的交易中心。亳州当地仅生产白芍、白术、白芷、丹皮、桔梗、知母等十几个品种,此次涉事药材品种如黄连、石斛等均非当地种植。不过,业内亦发现有作假者将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冒充川乌、草乌进行出售。

 

  上述维涛公司工作人员称,其产品原材料均采自原料产地,如石斛购自云南,黄连和蒲黄采于四川,延胡索来自浙江,然后经维涛公司加工制成饮片出售。不过,《财经》记者了解到,维涛公司也会在本地的交易中心采购原材料。

 

  多位受访人士均将造假源头指向中药材产业链条的上游——个体散户,称“作为正规中药饮片企业,罕见主动进行产品的染色和增重作假”。

 

  把控中药材产业链上游的是多、小、散的个体商贩,对其进行监管难度很大。且如十九里市场属于集市,农民将药材拿到这里售卖,是作为农副产品进行交易,药监部门并没有权力管理——药监部门监管范围仅限于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各中药饮片企业。

 

  仅有少数大型药企为了避免零散收药的风险,投资建立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良好农业规范)基地,但也都是主要种植“君药”,即方剂中对主症或主要症状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据中国中药协会统计,目前,GAP基地可以供应的药材只有50个-60个品种。

 

  GAP基地种植成本相对高,政府层面也尚未有政策优惠。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和个体商户不免倾向于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原材料。

 

  为解决这一困境,亳州地方政府有意促使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开办主体康美世纪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其正在与市质量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力争尽快在该市药品生产企业中全面实施。

 

  康美世纪运营总监李东并不看好这一举措,“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中药材的散户种植现状注定难以建立质量溯源机制。”以十九里市场为例,这是自发的集贸市场,并无固定店铺,药农的交易主要发生在十九里的大街上,只有集市闭市后的交易才在商铺进行。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