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新闻:百度竞价排名推广假药以敛财遭批判

newvivi| 2011-08-31 10:24:12
阅读()

  炎炎夏日,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又一次被放到舆论的热锅上煎烤。

  7月11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武汉公安机关近日查抄了三个制售假药的窝点,受害患者超过3000人。在接受调查时,犯罪嫌疑人透露,他们生产的假药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国各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利用了百度竞价排名。

  央视曝光了犯罪嫌疑人制售假药的全过程:首先,犯罪嫌疑人购买假药配方,然后生产假药,再制作内容虚假的网站包装宣传假药,诱骗患者上当后明确购买意向,最后通过快递公司寄递假药到受害患者手里,并由快递公司回收假药销售款。

  假药如何能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呢?犯罪嫌疑人甘某向警方交代,一个自称是百度竞价排名业务员的人曾主动联系他们,在他们购买竞价排名后,可以预设若干个关键词,当网民通过关键词上百度搜索时,参加竞价排名的网站会出现在靠前的位置。

  “互联网用户每点击一次假药网站,网站须向百度公司支付12元左右的费用,费用越多,排名越靠前。我们卖假药的总销售额为40多万元,其中竞价排名竟花了约30万元。”甘某说。

  一盒成本只有31元的假药,最终售价660元,高额利润并没落进假药制售者的口袋,有75%左右交给了百度。

  7月19日,《北京晚报》报道:“百度今天还在推广假药。”

  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百度,你能把假药踢出去吗。”

  舆论的焦点剑指百度的一项搜索引擎功能——竞价排名。

  A 竞价排名 恶名已久

  搜索近年来与百度竞价排名的相关报道,记者发现,从2003年百度引入这一搜索引擎功能时起就争议不断——

  2008年10月底,河北“全民医药网”因拒绝续交竞价费称被百度屏蔽,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对百度进行反垄断调查。此案也成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发生在网络领域的第一例;

  2008年11月15日、16日,央视连续两天报道百度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并引发了公众对其信息公平性与商业道德的质疑;

  2008年12月,法易网副总裁王昱丰组织律师团针对百度进行大规模起诉,很快得到几十家网站的响应;

  2008年12月1日,受诉讼风险上升影响,百度股价下跌19.75美元,跌幅为14.4%……

  事出之后,百度回应,有部分网站利用竞价排名服务推广其网站上的虚假医药信息,百度已对此进行专项审查,并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各类网络虚假医药信息进行清理整治。

  从事网络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的艾瑞咨询集团分析师金乃丽告诉记者:“准确地说,竞价排名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百度公司自2009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专业版推广系统‘凤巢’,并于2009年12月实现推广系统的全面切换,通过明确推广链接、提高商业结果相关性等方式,优化用户搜索体验及搜索广告体验。可以说,在这件事(假药门)上,百度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它的态度是相对积极的,它经历了一定的风险(其营销曾因推广系统的切换受到了短期影响),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金乃丽的说法得到了百度营销总监张涛的印证。在今年年初的中国首届医疗网络营销高峰论坛上,张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前年年底开始,百度已经开始严格地审核所有医药行业的从业资质。只有具有完整资质的企业百度才允许其进行投放。同时对于客户的广告创意和网站进行严格的审核。通过这两道关为广大网友负责。在采访中,张涛甚至还表示“可以说审得比工商局还严”。

  然而,7月20日,有记者在百度网站上输入假药名称“奥瑞希纳”进行网页检索,发现排行第一的仍是一个咨询有关“奥瑞希纳”效果的帖子。

  一位深圳中医保健企业的总裁告诉记者:“每个月都有几个百度的销售人员给我们公司打电话,让我买他们的‘竞价排名’,每年几千元的推广费用,按照点击来付费,费用不算低。他们还常常向我们推荐说,如果愿意多付费,可以将我们的企业在一些关键词的搜索上排得更靠前。也听他们和我说升级的‘凤巢’的事,但在我看来,付费和推广的方式和‘竞价排名’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