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木“冒充”杏仁,德芙杏仁巧克力无杏仁

喵酱| 2015-01-14 11:07:24
阅读()

南京超市里新包装的德芙巧克力

 

“杏仁巧克力”里没有杏仁,实际上用的巴旦木?近日,消费者孙先生投诉称,他此前在超市购买的德芙杏仁巧克力里面压根没有杏仁,使用的是巴旦木。实际上,巴旦木“冒充”杏仁早在2012年就曾引起热议,相关标准也已经在2013年4月实施。

 

为了维权,他将卖巧克力的超市告上法庭,而经历了一审二审后,去年12月孙先生拿到终审胜诉的判决,他将获得十倍货款的赔偿。

 

事件

 

维权近一年,将得到十倍赔偿

 

去年1月,市民孙先生在超市里买了一些德芙巧克力,名称为“德芙原粒杏仁巧克力分享装”、“德芙原粒榛仁、杏仁及葡干巧克力分享装”。他很快发现了发票上的名称和商品包装上的名称有出入,“名称和配料表中都写的是杏仁,为什么发票上写的是巴旦木?”

 

消费者打赢官司

 

在网上看到此前就有关于“美国大杏仁”实际上是巴旦木,一直忽悠中国消费者的相关报道,孙先生认为,德芙的这些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随后,孙先生将销售巧克力的上海某超市告上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要求超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十倍货值的赔偿,约5000元。正是这次较真,让孙先生开启了维权之路。

 

“我自己是做销售的,对于相关规定比较清楚,之前也遇到过其他的产品问题。”孙先生说,超市一审败诉后直接上诉。去年12月初,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最终维持原判,判决超市对孙先生进行十倍赔偿。

 

“昨天,超市方还联系了我,要求我提供证件和银行卡号。”孙先生说,从目前来看,这场维权基本已经尘埃落定,但他希望让更多的消费者搞清楚这两样东西,不被商家欺骗。

 

前年已明确相关行业标准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该标示原料和各种功能配料的具体名称,不能让消费者混淆或者误解。在法院的判决书中提到,巴旦木实际上就是扁桃仁,而扁桃仁和杏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食品,食用风味、功效、营养价值都不同,相应的行业标准也规定了明确的名称。

 

实际上,巴旦木和杏仁的“孽缘”并非这一个案件中有所牵扯,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曝光“美国大杏仁”不是杏仁,而是“巴旦木”,改名、下架随之而来,到了2012年底,深圳的一名律师也因为购买了“美国大杏仁”而将超市告上法庭。

 

实际上,商务部在2012年3月23日曾发布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10673-2012)。这项标准在2013年4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了熟制扁桃(巴旦木)核和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等要求,于是各种产品中涉及巴旦木的食品纷纷更名、更换包装。

 

“我购买的德芙有部分是在2013年10月之后生产的,标准实施半年多他们都没有更改过来。”孙先生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