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崎肠杆菌“大头婴儿”事件中的隐形杀手

newvivi| 2012-03-28 10:30:02
阅读()

  食品安全的新目标

  2004年3月29日至4月3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第36次会议上,阪崎肠杆菌受到了食品安全专家的高度重视。与会专家认为,阪崎肠杆菌是食品安全控制的新目标。

  当然,卫生专业人员特别关注的并非仅仅是阪崎肠杆菌,而是通过污染食品致人患病的多种微生物。早在1999年的第32次CCFH大会上,与会者就将食品中病原菌的危险性评估列为CCFH讨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食品一病原微生物”的特定评估组合。例如,鸡蛋中的肠炎沙门氏菌;禽肉、生牛羊肉、鱼中的沙门氏菌;禽肉中的空肠弯曲杆菌;牛肉、蔬菜中的出血性大肠杆菌;软奶酪、即食食品、熏鱼、沙拉用冷冻蔬菜中的李斯特菌;贝类中的副溶血弧菌;蔬菜中的志贺氏菌;新鲜食品中的隐孢子菌。还有其他食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各种 病毒等。

  对于这些致病微生物,2004年的CCFH特别提出了应对原则。微生物的安全控制不应停留在终端产品的检测上,应该控制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制备、销售等全过程,强调运用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及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科学管理体系来管理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的安全性。

  鉴于阪崎肠杆菌的特殊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有关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病原微生物的专家咨询会。委员会认为,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是导致婴幼儿感染、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阪崎肠杆菌可以对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引起疾病,但主要是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下和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免疫缺陷的婴幼儿更容易被感染。HIV阳性母亲的婴幼儿更面临双重危险性。因为他们主要依靠奶粉喂养,比其他婴幼儿更容易感染。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