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假洋酒”的神秘面纱

xiaoke| 2011-10-26 10:26:46
阅读()
副标题

  

 

 

  以“洋酒配套”之名 叫卖“水货洋酒”

 

  据记者了解,正规洋酒进口代理商一般会请人去酒吧,回收酒瓶砸掉,以防造假。“但能收回砸掉的也只有80%左右。”在上海从事洋酒经销7年之久的高先生说。

 

  高先生透露,市面上的假洋酒,除了小作坊直接生产外,主要是“平行输入”的“水货”,即所谓“洋酒配套”服务。后者采用“真酒假标签”的模式销售,将真酒绕过海关进口到国内,再雇佣厂家生产中文标签,然后销售到终端。

 

  记者用“洋酒配套”在网上搜索,找到200多万条结果,点击可看到不少企业将洋酒标签、酒瓶等物件明码标价,而且还有一些“洋酒回收”企业的广告黄页。

  在“拉菲”的百度贴吧中,宣扬“回收各年份拉菲酒瓶”的厂家不少。记者以某会所工作人员身份,在QQ上与昵称为“北京回收茅台”的经营商取得联系。他表示各种洋酒瓶都回收,还可以提供便宜洋酒,2003年的拉菲750ml装每瓶2500元,路易十三每瓶五六千元,“外表根本看不出来,一般人也喝不出来”。

 

  另一位名为“法国名庄系列”的销售商推荐拉菲酒,四五百元一瓶,款到发货。他表示自己和上海、北京等城市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还有单位购买用于公务宴请,“第一次合作,样酒一件起发,后续起码五件以上”。

 

  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坦言,洋酒造假的常用手法是改标签、用低端酒冒充高端酒,加之很多消费者对酒的年份、香型不太了解,这个行业获利和造假的空间较大。

 

  假洋酒层层流转 逃避监管“法眼”

 

  受暴利驱动,近年来国内假洋酒案频发,为何假洋酒越打越猖狂?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曾组织为期半年的市场调查显示,部分城市流通的假洋酒比例超过50%。由于全国酒证不统一,监管容易留白。现在一些城市监管部门大多是向超市、大商场等酒类销售商发许可,但对进入酒吧等其他渠道的洋酒监管出现空白。

 

  有关专家表示,由于缺乏专门法规支持,一些地方只能按照一般食品对待洋酒。一些出台地方性管理规章的城市,有的侧重于生产、有的侧重于流通,无法建立专管交易和仓储制度,无法采用酒类专卖专用发票,难以使监管真正做到一体化。

 

  据专家介绍,日、韩、美等国家都将酒作为特殊商品监管。美国将烟酒归属财政部下面的烟酒与枪支管理局进行全程监管,负责执照发放,酒吧、会所、餐饮店需将酒类执照在店门进行醒目展示。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刘员表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假洋酒问题,必须对酒类管理进行专门立法,对酒类行业进行依法管理。

 

  “当务之急是工商、食品、海关等监管部门应联合起来,对市场流通的洋酒定期检查,特别是酒吧等娱乐场所。”吴建华等专家表示,通过洋酒报关单上缴税多少,可以判断洋酒的实际价格,借此治理洋酒暴利和造假行为。

 

  相关资料:

 

  鉴别“洋酒”较常见的几中方法有:

 

  (1)按有关规定要求,洋酒标签上要有中文标识及卫生检验检疫章,因此没有中文标识及卫生检验检疫章的洋酒可能是假酒。

 

  (2)真品标签字迹清楚、轮廓好;假酒标签字迹模糊、不规则。

 

  (3)真品液体呈金黄色、透亮;假酒的液体则暗淡、光泽差。

 

  (4)真品瓶盖上的金属防伪盖与瓶盖是连为一体的,而假酒的防伪盖则是粘上去的。

 

  (5)真品防伪标志在不同的角度下可出现不同的图案变换,防伪线可撕下来;假酒的防伪标志无光泽,图案变换不明显,防伪线有时是印上去的。

 

  (6)真品金属防伪盖做工严密,塑封整洁、光泽好;而假酒瓶盖做工粗糙,塑封材质不好,偏厚,光泽差,商标模糊,立体感差。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假洋酒 黑食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