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王子制纸中国江苏南通工厂涉嫌环境污染

vivijk014| 2012-08-02 09:23:56
阅读()

  造纸行业一直是污染环境的源头企业之一,也一直是行业整顿的重点。但是,纸是我们日常所需。所以,对于造纸企业的监管就尤为重要。最近,就有日本王子制纸在中国江苏南通所设工厂排污一事引起大家的关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日本王子制纸30日发表声明,否认中国江苏南通工厂排污工程污染当地水源,称污水中含致癌物质的说法“毫无根据”。日本共同社称,王子制纸南通工厂目前采取污水净化后排入长江的做法,南通市政府原计划修建排海管道,因市民激烈抗议取消。王子制纸声明称,“已对污水进行足够处理,低于中国的标准限值,没有问题”。王子制纸称南通工厂将于31日恢复生产,“公司经营几乎没有受影响”。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洋):最近,一家日本造纸企业颇受国人关注,这就是日本造纸行业的巨头王子制纸。该企业拥有百年历史,业务规模居世界前列。王子制纸在20多年前开始海外事业转移,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爆出环保丑闻,并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遭质疑。本网连线环球资讯广播驻日本记者王洋,介绍一下王子制纸的相关情况。

 

  记者:日本王子制纸是日本造纸行业的巨头之一,其包括子公司在内的总营业额居日本纸浆产业的首位,在世界上也拥有着第三位的规模。自创业以来,王子制纸始终在业内保持着领先地位,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造纸集团,形成了报纸用纸、出版印刷用纸、白板纸、包装用纸、信息用纸、特殊用纸、瓦楞纸板、瓦楞纸箱、生活用纸等主业突出的事业结构。

 

  王子制纸的前身是1873年,涩泽荣一在东京王子村所创立的“第一代”王子制纸,其公司名称便是由地名而来。在1949年,随着日本打破经济垄断的相关政策出台。第一代王子制纸,被分割成了三个公司。其中一个名为“苫小牧制纸”,这个公司在之后不断通过企业合并扩大规模,并历经数次更名,最后又改回了“王子制纸”的名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王子制纸公司。

 

  主持人:那么,王子制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海外事业转移的呢?他的海外分支都遍布在哪些国家?

 

  记者:1985年,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王子制纸也追随其他制造业一起开始向海外转移。1988年,王子制纸在加拿大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并在当地建设了一家生产报纸用纸的工厂,并于1991年开始向日本出口。但目前,这家子公司已经不在王子制纸的旗下了。在上世纪90年代,王子制纸的业务还拓展至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2002年,王子制纸在苏州收购了一家生产纸巾的企业,在中国拥有了第一间工厂。2003年,王子制纸开始了在南通市建设大型造纸工厂的计划,并于2010年开始建成投产。

 

  日本造纸企业的海外转移,与日本出口制造业企业近年来大规模进驻海外市场的理由差不多。在木材、原油、煤炭等资源上,日本主要依赖进口,但随着日元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高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失去了价格优势,它们把生产基地纷纷转移至海外。另一方面,日本造纸业本来就属于内需型产业,但日本的纸业市场已经饱和,其市场需求不升反降,这也就使得王子制纸这样的企业不得不在海外市场来“另谋生路”。

 

  主持人:我们还了解到,王子制纸曾爆出环保丑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造纸企业的环保对策曾经存在着较大的漏洞。1970年的田子浦港淤泥公害问题就被认为是造纸工厂的排水所致,此后日本的造纸行业开始就环境改善措施进行了整顿。但近年来,包含王子制纸在内的部分造纸企业的环保丑闻又被爆了出来,造纸企业在环保对策上的做法再次引发了质疑。

 

  据了解,王子制纸集团旗下一间位于千叶县的工厂被查出在环境监测数据上作假。从2002年到2004年,该工厂总计对化学耗氧量、磷含量、氮含量等全部项目的大约6300处分析数据进行了篡改,并将报告提交至当地政府部门。其中,该工厂在化学耗氧量、浮游物含量、排水量上均已超标,但实际情况却被隐瞒。

 

  2004年到2007年间,王子制纸集团下的9家工厂排放的煤烟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超标,相关数据也曾经被篡改。2008年,包含王子制纸在内的多家造纸企业,在其产品的原料中所使用的非旧纸类资源的比率并未达标。按照相关要求,从环保角度出发,日本的纸类制品的原料当中是要含有一定比率的废旧纸类资源的,以加大对纸类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随着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上升,日本部分造纸企业弄虚作假的做法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批判。

 

 

  前车之鉴,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警醒。对于,造纸这类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好而污染环境的这类企业,更应该加强监管。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