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瓷餐具制品业内有“潜规则”?监管难度太大

newvivi| 2011-08-31 09:21:24
阅读()

  采访中,羊城晚报记者还发现,小企业的生产车间相对于大企业确实显得“凌乱”。以“合顺”而言,其车间内两种原材料都有,食品和非食品仿瓷用品都一同生产,原材料是否混用确实难以监管。桥头镇政府也表示,有的企业既生产餐具,还生产家庭宠物用具、垃圾桶等日用品,监管部门难以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据了解,东莞质量监督部门往常对企业每月巡查1-2次。在“合顺”出具的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对于该企业产品的检验报告中,记者发现其“甲醛”含量一栏的检验结果是“合格”,而这份检验报告是在央视曝光该企业之前的4天(即4月8日)正式得出的结论。

  试验结果惊人,呼吁完善机制

  “有毒”仿瓷用品与正规的产品究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万善”一名品检师介绍说,色泽、感光度等都是区分因素,但一般的老百姓是无法用肉眼看出来的。

  在“万善”那个据称投入了100多万元的检测室里,一个不同原料制成的仿瓷品的硫酸煮沸测试让人瞠目。检测室工作人员将含有尿素的仿瓷碗与一只正规的仿瓷碗一同放入测试的热锅中,工作人员介绍说,锅中是含硫酸3.5%的沸水,温度加到了100℃以上,数分钟后,当两只全新的仿瓷碗再次捞起来时,情景却大不一样:正规的仿瓷碗(用三聚氰胺树脂成型粉制成)没有一丝改变,而另外一只含有尿素的仿瓷碗(即尿素甲醛树脂粉制成)完全变成乳白色,且外面布满了乳白色的颗粒,摸上去非常粗糙。

  “在我们这个行业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真正的规范。”采访中,无论是“万善”还是“合顺”,两家企业负责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合顺”负责人表示,国家并没有明文禁止A1料不能用来做仿瓷品。而“万善”的负责人则表示,这完全要靠企业自律。所以一直以来,用有毒原材料做仿瓷餐具,已成为美耐皿制品业内的一个“潜规则”。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