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俏妹”两者均被曝含违禁成分
“瘦身对比照”PS痕迹明显
不少所谓的减肥产品生产厂家联系方式竟然是一个手机号码。记者联系其中一家出售 “美国减肥药”的厂家,面对药物是否合法的询问,对方称“有美国证明”,当记者要求在网上发布时,对方表示“这个你懂的,毕竟没有经过正规的手续,不然不会是这个价,我们不会发的。 ”
还有些网站贴出“瘦身前后”的照片作对比,但明显能看出电脑修图痕迹。记者联络其中一家减肥药厂家,对方声称“一个月瘦10斤”,但除了服药之外,还“不能吃肉、米、面,少吃油盐”,记者反问“做到这些我不吃药也能瘦”时,对方辩称:“我们的药物是帮助你燃烧脂肪的。 ”
记者再次询问那些被网站用来做“客户体验”的人的联系方式时,均被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一些市民对这样的网站表示难以置信:“随便网上找点图,找段视频,剩下就自己吹吧。 ”
“进口保健品”触网打擦边球
周阿姨是一名心脏病患者,过年退休职工聚会,她听朋友介绍了一款辅酶Q10保健品。 “当时,我也没细问,就是听说朋友买的是进口的,服用后效果不错,便想尝试一下,让女儿帮忙上网查查,辅酶Q10到底是什么东西。 ”
可没想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我先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有多达98万条信息,大多都是销售链接和介绍,把辅酶Q10的保健功能吹得天花乱坠,其中大部分都宣称是进口的,商品照片上看不到一个中文字,更别提主动提供保健品相关批文了。我仔细核对了同类辅酶Q10系列产品,发现从含量、商品规格、服用规格五花八门,有的一瓶药有两三百粒,看看划算实际上每天要吃6粒,算下来也不咋的。 ”
目前,我国对进口保健食品的进口程序和市场管理都有明文规定,应该提供保健食品批号,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号,应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但是,不少商家利欲熏心,纷纷绕道而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建立销售渠道,从而规避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商家在网上宣传商品时,“擦边球”现象较为普遍。
周女士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销售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需要特种资质的商品,不但从商品来路上着手,更应关注其宣传的真实性。
网络销售“管不管”大不同
记者调查发现,淘宝网大部分“进口辅酶Q10胶囊”产品,在产品详情中,“是否为保健食品 ”一栏,都写着普通膳食。而一些国产的同类产品,倒是清清楚楚标明是“保健食品”。不过,不论是属于哪类食品,它们的文字描述难免有些相似。
在淘宝网天猫超市的入驻规则中,商家入驻标准一栏,特殊商品资质明确要求,进口保健食品供应商,必须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提供《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卫生证书》以及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从规则而言,这与实体店的经营资质要求相当。但是,仅个别大型网站规范卖家,这对整个互联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网络销售明显缺乏约束。
网络销售保健品哪些不能卖?有没有衡量标准?淘宝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对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比如国省质监、药监、食监等部门)列明禁售的,或经新闻媒体曝光后经相关部门确认的保健品进行严控,一经确认不能上架,会第一时间下架。
为此,淘宝网建立了一整套国家禁售保健品和食品在网上销售的排查机制,成立了信息收集中心,与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媒体建立紧密联动。一旦发现商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会积极主动与本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应地区主管部门沟通,确认事实,并综合本地主管部门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该负责人强调,在任何商品边上都有一个“举报此商品”的按钮,发现此商品有问题,可以立即举报。
专家:来历不明的保健品不安全
记者从一些专家处获悉,目前,国内市场上减肥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摄食与饱食中枢神经来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或增加代谢,促进胃排空,减少能量与营养物质吸收。但长期服用这样的药物会产生副作用,有些药物甚至可能含有使人成瘾的成分,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
“实体店出售保健品需要相关资质,所以很多人把保健品挪到网上销售,但这些网站、网店并不具有相关资质,卖的东西就更不可信了。 ”
市场上减肥产品五花八门,并且化学成分较多。建议广大爱美的女性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不确定的减肥产品,其实最好的减肥方法就是合理的饮食与适当的运动锻炼,这对于人体既没有副作用,又对身体健康有益而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