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密:不法商人泡制“陈年普洱茶”

newvivi| 2011-12-31 11:35:08
阅读()

  专家揭开不法商人泡制陈年普洱茶内幕 夸大年份加入化学药品是最常用手法

  夸大年份新茶变“古董”

  普洱茶被热捧为能喝的“古董”,很多人认定普洱越存越值钱。不法商人乘机利用各种手段将新茶变老茶叫高价。业内专家介绍,夸大年份、湿仓造霉味、加入化学药品是市场上最常用的做旧手法。此外,还有通过改换包装,将非品牌老茶冒充品牌老茶的作伪方式。

  30年“金弹子”蒙了数百元

  揭假:1992年后才有“金弹子”面市

  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告诉记者:“有个朋友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花数百元购得一颗30年存期的‘金弹子’,请我去品饮,我笑他上当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邹家驹给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1992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昆明茶厂职工项金山、耿庆国和翟元宏合作设计了一个三件套冲压机械,生产当时正式名称叫“迷你”(英文Mini),后来口头上流行改叫“金弹子”的5克重一次性微型沱茶,后来还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技术专利,号码92236902.X。之后,翟元宏自己设计了一个两件套的冲压机械,也申报了相应的技术专利。

  “由此可见,‘金弹子’要到1992年以后才有,又怎么可能有30年存期的“金弹子”呢?所以,朋友说的存了30年的‘金弹子’决不是真的”。邹家驹肯定地说。

  80年老茶竟还有果胶质

  揭假:果胶质存30年以上就会挥发掉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果胶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会逐步分解果胶质,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胶质早就转化挥发。但市面上一些号称有几十年存龄的茶,仔细一看,还有果胶质,很显然,这样的茶肯定是虚报了存龄。

  “果胶质是构成茶叶细胞间层质的主要物质,是一种无定形的胶质,具强亲水性,粘着而柔软,即可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在茶叶揉捻过程中,细胞破碎,果胶质亦相随而出。”邹家驹说:“民国时期,西双版纳茶区无电力设备,紧压茶加工靠人力石模。人工压力有限,无电力时期的紧压茶都比较松泡,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果胶质的粘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会逐步分解果胶质,存期30年以上的老茶,果胶质早就转化挥发,茶块的连接,主要靠形状塑型的拉扯。此外,其它杂质往往以果胶质为依托,果胶质挥发了,茸毛或其他杂质也相应会减少”。

  邹家驹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喝茶,预先说好是几十年的老陈茶。茶装在一个设计精巧的纸封里,约10克左右。他介绍说这茶已有80多年的陈期,一泡价值1500元”,“算下来,制茶时是民国初年的事了。我一看,茶叶有三分之二结块,三分之一已经散落。仔细观察,结块部分的连接果胶质仍然在起作用,很显然,这是一块虚报存龄的茶”。

  芽头爆“20年陈茶”真相

  揭假:1985年的茶叶中不会有芽头

  邹家驹还讲述了一个3年茶冒充20年存期茶的例子:“2005年春节,我一位朋友的家人花3000元买了两块据说是1985年以前生产的普洱饼茶,经冲泡一看,茶味苦涩,有股渥堆的轻寡味,茶汤中上下翻滚着茸毛和淡淡的烟味,可以断定这茶的存放时间不超过3年,因为只有存放年限很少的茶才会有烟味。”

  还有一段历史背景可以证明这茶的存龄没有20年。要知道,在1983年~1985年之间,晒青茶中的芽头毫尖价格很高,销路又好,加工生茶类的紧压茶时,厂家会用少许芽头嫩叶撒面,但茶体中和背面断然不会有白芽嫩尖。一般情况下,普洱茶饼和普洱茶砖就连撒面都没有了。

  直到1995年左右,芽头被在证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低不宜生产普洱茶后,这些曾经很高贵的芽头嫩叶才陆续挤进各种各样茶身又粗又大的紧压茶。而我这位朋友家人所购买的两块茶饼,光从外表看,上下都压进芽头,很显然,这不可能是1985年以前生产的,至少也要是1995年芽头降价后才有的。”邹家驹说。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