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药回收 改头换面变新药
酒瓶纸皮、旧书旧报可以回收,可是家里用不着、吃不完的药品居然也能回收,你听说过么?
最可怕的是,回收来的旧药,都被寄往外地的地下加工点,包装成新药后,重新流入全国各地的药品市场。这些药品,也许已因保管不善而变质,也许已过了保质期,甚至根本就是假药。
在厦门,就有一些外地人在暗地里干着回收旧药的非法勾当。他们团伙活动,手段成熟,四处流窜,和药品监管部门打游击。
厦门药品市场目前尚未发现这种以旧充新的回收品,但药监部门呼吁市民,药品不可私自交易,不要为了一时小利,做出可能伤害他人健康的事。
【举报】
药贩子手段很隐蔽 近期活动频繁
据读者反映,金鸡亭永辉超市门口有人在回收药品。记者前往现场看到,超市门口的一个果脯小摊上,立着一块白色泡沫牌:“收药”。上面用小字印着联系电话。摊主告诉记者,并不是他在收药,只是有人把牌子“寄放”在他这里,让他帮忙“宣传宣传”。尽管牌子不是他的,但他还是主动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印有“药品回收”、“回收中西成药、医保药”等字样。记者发现,上面列出的药品,多是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
药品真能回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处工作人员表示,药品是国家严格管理的特殊商品,私自回收药品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据悉,回收药品作为一种“行业”,四五年前开始在北方出现,后来逐步扩散到南方,不过目前药贩子仍以北方人为主,尤其以东北人居多。厦门对旧药回收的监管一直比较严密,半年前,药监部门发现药贩子活跃起来,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专门在他们活动频繁的地点布控,一经发现,立即查处,“抬头就打”。去年下半年,他们刚刚在第八市场处理了一批以东北人为主的药贩子。
“最近又有抬头趋势,我们也一直在监控。”记者反映了金鸡亭的情况后,工作人员提出同记者合作,以记者暗访引出药贩子,再由药监人员进行查处。“他们手段很隐蔽,不会轻易露面。”工作人员希望借助媒体,一举端掉这伙药贩子的窝点。
【暗访】
打了三通电话 还是不现身
昨天上午,记者与药贩子约定,10点整在金鸡亭永辉超市门口“接头”交易。不到10点,记者还在路上,对方便打来电话:“到了没有啊?”10分钟后,记者到达约定地点,却见不到人,打电话给药贩子,他又要改地点了:“你到珑仁堂药店门口吧。”在药店门口等了一会,记者接到药贩子电话:“你是那个戴眼镜的吧。”——他已经看到记者了。但记者刚要问他在哪,他突然语气紧急地说:“下次再联系,现在不方便。”说完便挂断了电话。记者环顾四周,找不到可疑的人,只看见一个保安从拐角走出来。药监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药贩子警惕性都极高,一定是看到保安,便马上中止了交易。
暗访没能继续下去。药监人员决定,先查没果脯摊上的宣传品。面对药监人员,果脯摊主怎么都不承认曾发放过“收药”的名片,但在周围小贩的证实和记者的当面指认下,摊主无法抵赖。药监人员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没收了收药牌和名片。摊主说,他不知道收药是违法的,“下次不会再帮他们做这种事了。”
【真相】
半价回收旧药 再加价卖给上家
药贩子回收来的旧药,都流向何处?药监人员介绍,药品回收已经形成了一条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国性地下产业链。
药贩子通常以五至六折的价格收购旧药,然后以高出一两折的价格,卖给外地的“上家”。这些“上家”就是一些地下加工点,对药品进行集中分类和重新包装,达到“做新”的效果后,转寄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再统一集中和发散。药监人员说,这些人之所以选择大城市作为发散点,是为了在销售中以虚假产地和出货点来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