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新闻:青竹林矿泉水频现絮状物
8月5日,一瓶矿泉水里有絮状物被报道后,大渡口的赵女士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她也看到了絮状物。
厂家工作人员说,赵女士买的冰冻矿泉水里有絮状物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饮用;矿泉水漏气会让水变质导致出现絮状物,这是霉菌,不能喝。
又有人喝水喝出“悬浮物”
“青竹林”老总带队去验水
接着,大渡口的赵女士也给我们来电说,7月16日,她也喝了一瓶“青竹林”,也看到瓶中有絮状物。
“青竹林”生产商是重庆中梁山饮品有限公司,质检部工作人员听说“又有一例”后,坐不住了,马上给在北京出差的老总打电话。老总回话,不怕有问题,就怕有问题不晓得,让在家的副总带上相关人员,找到那两瓶水,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
昨天,副总开车,带上两个人:一个是有着24年测水经验的质检部经理,另一个是销售经理。
他们准备做两件事:一是见见小李(为想家去喝水的四川小伙子)、大渡口的赵女士,看一看他们那两瓶水中的絮状物到底是什么?二是,如果他们愿意,带小李、赵女士到生产线去看看,他们喝的那瓶水,是怎么灌装起来的?
小李事先把水交给我们,说是有事到沙坪坝去了,也没时间去车间看装水,“厂家有这个态度,已经很舒服了。”
在杨家坪,我们见到了“青竹林”厂家3个人。
质检部经理拿过小李喝的这瓶水,边看边对销售经理说,以后一定要给经销商交代清楚,千万不能挤。随后,她又拿出质检笔记,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运输过程中,使得封好的饮料(或水)受到挤压而发生漏气现象,特别是天气炎热时,漏气会让饮料产生变质(从而出现丝絮状物)……
“这个是霉菌,不能喝。”
从杨家坪驱车到大渡口一个偏远小镇,去看赵女士那半瓶水。小镇没有标志建筑,赵女士说,她会站在高速路口,举着半瓶水。
冰冻后的矿泉水会有“杂质”
影响感官但不影响饮用
开了30多公里后,路边看到举起半瓶水的赵女士。
这次是副总亲自检查,他也有16年做水的经验。晃了一下“青竹林”,倒过来,细小的颗粒状悬浮物(不是条形,),随着水流旋转。
“你买来时是不是冰冻的?”副总问赵女士。赵女士说,是的,很冰,快结冰了,但还没结成……
质检部经理说,猜的没错,是冰冻后矿物质析出(“析出”的词义是,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结晶的状态出现),关于矿泉水不宜冷冻问题,这其实也是真假矿泉水的区别,假的或者是纯净水,是没办法析出的。
“我们的水是深层地下水,250多米深,矿物质丰富,冰冻极易出现矿物质析出现象,一直想在瓶子上写,不要冷冻,但是,重庆天热,大家都习惯冰镇一下再喝,仔细观察,会有矿物质析出,这影响感官,但不影响饮用,所以,‘不能冰冻’这一条也就没有写在商标上……”
赵女士听后,摊开手笑着说,这个她真不晓得,讲清楚就好了……叫她去厂里看生产线,她说,不去了,还要回家干活呢。
我们跟到生产线看了——这是进口自动灌装线,先是8道水冲洗瓶子,瓶子再运行到无菌室,装水、下一步,装瓶盖、贴标签,再过4道聚光灯质检站,盖子有问题,瓶子瘪了,质检员快速取下……
“要是有问题,肯定是一个批次都有问题,不会出在哪一瓶,7月16日那批样品抽检过了,没问题……”
当初也是怀疑水质拿到北京检验
写稿前我们也做了一个实验
副总也坦然一笑,讲了一个创业故事——公司是属于重庆煤电气公司,上世纪80年代,矿区人喝水难,被逼着挖井找水,尖刀山探出三口井,200多米深,打出的水有悬浮物,不敢喝,拿到北京去化验,专家说这是少有的矿泉水,全国少有,后来就建了厂,再后来成为重庆名牌产品(记者注:恰好单位一个同事,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梁山矿区,她还记得当时到尖刀山取井水,周围的人都羡慕矿区有好喝的水,父亲就叫她装上一大桶,送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