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水果偷用膨大剂 祸起研究员?

wenloutangkevin| 2011-05-19 13:10:43
阅读()

前几天刚有媒体曝光有瓜农使用膨大剂导致西瓜炸裂,损失惨重!而现在又有媒体曝光使用膨大剂的不仅仅是西瓜,葡萄、猕猴桃等多种水果也有偷偷使用,真是让人食之难安啊!

【媒体曝光】
连日来,瓜农刘明锁承包的江苏镇江丹徒区延陵镇大吕村40多亩西瓜大棚,就像布下了“地雷阵”,从5月8日开始,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炸裂开来,有的炸得四分五裂,有的炸得像一朵花。就在记者采访时,其他瓜农的数十亩西瓜同样开始满地“开花”。连日来的大棚西瓜爆炸还在当地继续和蔓延,多家承包户出现惶恐。

  有瓜农和专家指出,瓜农施用的“膨大增甜剂”是造成爆瓜的原因。


  错用“膨大剂”

  据报道,技术员来到现场看了满地爆裂的西瓜,眉头紧皱,一脸茫然。半天说了句话,让老刘一家差点没晕过去:“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我的农药没有问题。”

  老刘电话求助安徽农科所的一位熟人,对方就说了一句话:“这种药要在西瓜鸡蛋大时用,这个时候用这种药不合适。”老刘告诉记者,他也咨询了一些种瓜能手,一位种了10多年瓜的老农解释说,这种膨大剂是在西瓜长不大的时候用的,而老刘的西瓜长势很好,且生长速度很快,再使用膨大剂,西瓜肯定爆裂。

  膨大剂危害神经系统

  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储藏。



  膨大剂在多种水果中偷偷使用

  在弥猴桃业经常被偷偷使用的膨大剂为例,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系那个一直推崇“高新”技术的米国美国Sandoz公司最研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我国的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引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1992年农业部居然批准了该产品。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对人类的副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市场上的葡萄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也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催红剂学名叫“乙烯利”,可以让葡萄提早成熟,膨大剂可以让葡萄长得更大,在葡萄膨大剂中,氯吡脲的使用率最高。市场上的葡萄用没用这些激素只能通过肉眼去识别,如果葡萄颜色都是紫色的,没有青色,品尝口感差,就应该是“催红剂”惹的祸。葡萄园里如果葡萄杆很粗,很可能是用了“膨大剂”。(重庆晚报)
编者按:
哪位“砖家”说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危机被恶意放大了?请他来看看吧,我们一天吃的都是什么东西!
水果本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健康的食物,而人类一开始种植也只是为了扩大产量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为什么到了现在竟成了危害自身健康的食物?仅仅是瓜农为了利益而宁可损害老百姓的健康吗?不只是吧?!在明知“膨大素”有损健康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地从日本引入,这才是膨大剂得以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泛滥成灾的原因!那些所谓的专家们,既是人民健康的损害者也是“守护者”,难怪乎每每有不良食品被媒体曝光都会有“砖家”出来释疑!原来在他们眼里,所有不良的东西也都是安全的啊!
那些食品安全专家们,别再为了那丁点的蝇头小利而至公众身体健康于不顾,如此,实在是有负民众重托!
温馨贴士:
在瓜果市场上凡是遇到形状异常,外观色泽太美丽,但味道差而平淡,或者是提前或推后上市的农产品,大多是添加了不良药物以控制成熟期或改变瓜果形态的,请消费者们谨慎挑选!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关键词: 膨大剂 西瓜炸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