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家:医院收入“窟窿”怎么填?
本报讯(记者/陈枫)“今后县级以下的医院将实行收支两条线,医生吃皇粮,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昨天,南方周末报社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联合发起的第四届“中国医院发展论坛”在中山市举行,多名参与医改8套方案制订的知名专家,围绕“医改的回顾与展望”主题展开辩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文建明致欢迎词称,在国家医改方案公布前夕,举行论坛有重要意义。
焦点透视
门诊药房“托管”给企业是换汤不换药?
“医药分家”成为昨天论坛最热的议题。这个议论了十几年却一直难以实施的老话题,由于重新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被认为是医改新政,而备受瞩目。
此前,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解读十七大报告时提出,下一步考虑将门诊药房剥离出医院,交给社会力量办。昨天,四川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介绍说,他们2001年就搞了“分家”,医院保留住院药房,而把门诊药房“托管”给企业,医院参股30%。南京也有类似试点。
“这是换汤不换药。”复旦大学教授胡善联直言:这只是“组织上的分家”,而没有真正实现“经济上的分家”。这样分家以后,医院把药房的人扔给企业养,每年还拿30%的利润,日子是更好过了。但医院和药品的利益链条没有切断,而且多了企业这一关,老百姓的药费负担反而会增加。
那如何真正“分家”?胡善联说,要剥离门诊药房,医院的收入“窟窿”怎么填?有两种方法:一是政府补贴医院,但担心穷地方财政没那么多钱;二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比如每人每次看病收10元的“处方费”,但这是“拆东墙补西墙”,百姓听证恐怕难以通过。
就算分了家,还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有医院院长现场提出尖锐的问题:第一个是中国小药厂泛滥,让老百姓自己去买药,用药的质量和安全谁来承担?第二,一旦出了类似中山三院发生的假药事件,药是在外面买的,医院如何及时发现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第三,医药分家之后,所有的抗生素都能进到外面的药房,病人会滥用抗生素,等到情况严重到医院治疗时,耐药性已经很严重,这个关口谁来把?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坦承,“医药分家”中央已经定调,但具体的模式以及配套政策还需细化。总的原则是政府加大对医院的补贴,加强对药企的监管。
医改路径
“政府派”“市场派”都只对了一半
医改往何处去?对于8套方案中“政府主导派”和“市场机制派”的激烈争论,廖新波在主持评点时笑说,双方“都只对了一半”。
廖新波说,他最近参加了国家医改新方案初稿的讨论,医改原则其实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子,但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在规划、投入、建设和监督方面的作用。
全民医保
明年覆盖八成地市考虑“提速”
在备受关注的“全民医保”方面,广东省劳保厅医保处处长夏青介绍说,今年9月我省已经在梅州、揭阳、湛江、韶关、惠州、肇庆6个市启动面对城镇无业者和老人小孩的“城镇居民医保”试点,这一制度和城镇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起来,就形成了覆盖全民的“全民医保”。目前6个市参保人数有50多万人,人均交120元、各级政府补贴52元,住院报销封顶线为3万-5万元。
夏青透露,我省原计划是明年覆盖80%的地市,2009年全省实施,但目前各地群众积极性很高,正在考虑加快制度覆盖的速度。
政府补贴
东莞社区医院“吃皇粮”符合医改精神
最近东莞提出全市社区医院“吃皇粮”、药品零差价,备受关注。
廖新波对此表示赞赏。他透露,国家医改新方案草稿提出,今后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将实施“收支两条线”,就是医院的所有收入上交财政专户,政府根据医院预算核拨资金。东莞的探索符合医改精神,是走在了全省前面。珠三角经济发达,政府财力充裕,有条件的地市应加大探索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