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塑料袋生产:医疗垃圾竟然是主要原料

mofengyan| 2010-12-04 16:15:21
阅读()


在路边的大排挡或小餐馆里,用塑料袋套着碗、盘就餐,或者用塑料袋装食品,早已司空见惯。有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卫生”的表现。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黑龙江大庆市调查发现,该市一些塑料袋加工点大量回收、使用化工桶、农药桶、医疗废物等作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大部分被制作成了各种规格的塑料袋流向了市场。其中就包括主要用于装盛食品的超薄塑料袋。

  

便宜——塑料袋生产的最高准则

  

9月9日,记者来到大庆油田南八联合站附近采油区内的一个小屯子。据知情人介绍,该处有各种塑料制品加工点10余家,是大庆地下塑料袋生产的主要集聚地;生产的塑料袋主要供给大庆周边县市和绥化等地,偶尔也会有齐齐哈尔的客户前来提货。

  

尚未走近屯子,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制品味道,随之而来的是机器的轰鸣声。公路边,一条混浊的污水渠正在排水,污水里漂浮着许多塑料颗粒。

  

记者以购货为名走进其中一家塑料袋加工点,院子里堆满了各种装满塑料颗粒的编织袋。约4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里,密集摆放着数条生产线。机器在轰鸣声中不停转动,塑料颗粒被融压成一定规格的塑料膜,经过挤压、切割工序,最后加工为塑料袋,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孟令辉介绍,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食品级的PET(常用的塑料原料)容器必须用全新原料制作,首先是因为无法确保PET材料的瓶子进入市场后,没有受到污染。第二,PET废料二次融化甚至多次融化后,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有可能会致癌。此外,经过多次回收的PET材料性能降低,黏合、抗折能力都会下降。为提高其稳定性,有些加工厂会添加工业盐 ,从而导致容器会携带一定的重金属 。在国外,有些回收料是可以用在食品级的容器内的,但是在注塑过程中,将回收料夹入全新料中间,瓶体的内壁和外壁都是全新料,回收料不会和食品相接触。

  

但在记者暗访的这一地下塑料加工 地,几乎所有的加工厂都在使用回收料。据多家加工点的老板介绍,由于竞争激烈,为降低成本,大家都不会购买全新的塑料颗粒(1万多元/吨),而使用由回收料制成的塑料颗粒(6000元~8000元/吨),例如饮料瓶、洗涤剂瓶、机油桶、化工桶、农药瓶等。其中,饮料瓶、医疗垃圾 等主要用来生产塑料袋,机油桶、化工桶等则用来生产硬塑料制品,比如塑料板凳、塑料筐等。

  

“很多加工点不管什么用途的回收料都当作原料,虽然大家也知道其中的危害,但现在大家是看钱不看货,便宜是最高准则。”这家加工点的老板说。

  

在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塑料颗粒加工点,近百平米的加工车间内,堆着几十袋装满塑料颗粒的编织袋。厂房的一个角落里,工人正用铁锨不停地将地上的塑料碎片放进机器中,经过加热融化、挤压成条,入水冷却后,进入颗粒机中切割成塑料颗粒。

  

记者假装向该加工点“订货”:“你们的价格高了点,可以再便宜点吗?”“便宜的料我们也能做,用药瓶子作的颗粒,你能用吗?”该老板反问道。

  

位于大庆让胡路区 四新富强村附近的另一家塑料颗粒加工点内,百余平米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机油桶、化工桶和大量的医药瓶等废旧塑料品。据老板透露,这些废品原料大多是从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收来的。对于记者提出的每月至少30吨塑料颗粒的需求量,老板表示“完全能供应上”。据记者了解,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不存在损耗,30吨塑料颗粒可制作成30吨塑料制品。

  

医疗垃圾——“100%是医院流出”?

  

离开富强村的塑料颗粒加工厂,记者立即在附近寻找废品收购站。在一家收购站内,记者看到,满满两大袋子的药瓶堆放在角落之中。废品站老板称,这是给一家塑料加工厂预留的,如果记者想要收购,得提前预定。

  

在另一家废品收购站,老板则表示,可以现货卖给记者近20吨“乙料”(指饮料瓶、奶瓶、医疗垃圾等物品)。在老板的带领下,记者在一个偏僻的胡同内,拐入一个大院,看到了这20吨的“乙料”:成堆的废品中,夹杂着大小不同的各类医疗废弃物。一只大编织袋敞开着,横七竖八地“躺着”整袋装的点滴瓶、含有残留药液的输液管和注射器,甚至还有装着尿液的引流袋……

  

据废品站老板介绍,医疗废弃物绝大部分都是从附近的诊所回收的。

  

在大庆开发区内的一家废品收购站,记者同样看到大量的医疗废弃物散落在废品堆中。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并不对这些废品进行特别分类,一般由加工点的老板统购。

  

事实上,国家关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早有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那么,这些医疗废物是如何流入回收站的?

  

记者乔装成收废品的小贩,来到了位于让大庆市让胡路区的一家民营医院——大庆延康医院。一位自称姓刘的院长告诉记者,该院的废品有专人负责出售,此外,已经有人专门在收该院的废品了。但在详细询问了各类医疗废弃物的具体价格后,刘院长让记者留下了联系电话,并表示,会让负责卖废品的同事与记者联系。

  

在让胡路区的一家小诊所,医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医疗废品不多,就是些点滴瓶、输液管之类的,因为数量少就扔掉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大庆市卫生监督所的赵所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大庆市已经健全了医疗废物回收体系,由大庆市龙铁 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下称“龙铁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大庆市所有医疗废物,每个医疗机构均与龙铁公司签订了回收协议,各医疗机构有专人负责,有专门地点存放医疗垃圾。

  

然而,赵所长也承认其中的执法监督尴尬:在医疗废物的处理上,虽然医疗机构是第一责任人,此前的检查中也确实发现有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攒起来”的情况,近年来也没少进行过相应处罚。但对大量医疗废物流失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无法进行刑事立案,仅靠卫生监管部门很难调查处理。

  

“以前在检查中发现过大量医疗垃圾外流情况,通过垃圾中的文字内容找到相关医院,但无法鉴定是从医院流出的,还是从龙铁公司流出的,所以,只能对相关医院进行警告。”该所长表示,卫生监督所只监管医疗机构,龙铁公司的业务不归他们管理。

  

龙铁公司石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该公司和大庆各级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废物运输回收协议基本达到100%,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保证医疗废物在48小时内离开医院。大庆市医疗垃圾日处理量的平均值在2.3吨到2.5吨之间。

  

针对于一些废品回收站回收、销售医疗废物的现象,石经理表示,100%是由医院流出的,“医院交给我们的医疗垃圾,已经装上车了,没必要再拉到别处倾倒,因为分类不在我这里,我只负责运输和炼化。司机也不可能将大量的医疗垃圾逐个分类后再外流”。一般来说,医院的卫生管理会交给保洁公司,而有些保洁会把有价值的东西拣走卖掉,比如矿泉水瓶子、纸盒等。“医院雇佣保洁公司是个好模式,但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因为都是临时工,看着有用就拿走。监管责任应该是医院的。”

  

大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八联合站附近的塑料加工点应属黑加工点,他们并不知情。

  

当地一位从事塑料袋生意多年的经营者认为,执法部门的打击力度很不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确实也有一些难度,因为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原料都很容易获得,而且不需要太大的厂地、太多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塑料袋还拥有广阔的市场。

  

采访中,多位塑料加工点的老板表示:他们的生存压力并不是来自相关部门的查处,而是同行竞争的激烈,一些市场被低价者蚕食,导致他们的生意大不如以前。(记者 马玉忠 李西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