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功能饮料并非保健食品 应警惕其功效
cuteyy|
2012-11-14 14:48:22
阅读()
近年来,功能型的饮料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它们纷纷打出美容保健、抗疲劳、补充体力等等特殊功效来吸引消费者,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些功能饮料真的有宣传所说的那些保健功效吗?据专家介绍,我国仅有红牛、白兰氏馥莓饮等少数功能饮料取得保健食品身份,其余的功能型饮料均不属于保健食品。
据美国的新闻报道称,一14岁少女就因为饮用了功能饮料“怪兽”而导致心脏聚停,最终不治身亡。医生表示,该少女的死因是咖啡因中毒导致心律失常。而针对饮料的调查显示,两罐“怪兽”饮料含咖啡因480毫克,相当于14罐340毫升“可口可乐”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可见,功能饮料在安全性上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我国,暂未出台关于功能饮料的相关法规,而功能饮料更是“钻了空子”——它既不属于保健食品、也不属于特殊营养食品,而是在它们之间“两不管”的真空地带。
在人们熟知的一些功能饮料的广告中,频繁的提到“减肥”、“消脂”、“下火”、“美容”等功效,这些饮料单从宣传上来看,的确比传统只注重口味的饮料健康得多,尽管价格不菲,仍然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真的有效果吗?一些消费者表示:“应该有效果吧,至少比单纯的饮料好”。正是这种心理作用促使消费者购买功能饮料。
对此,专家表示“功能饮料”不能当作普通饮料来喝,比如“提神”类的功能饮料会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会对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能长期使用,红牛、启力、力保健等饮料的包装上,也都标明“每日不能超过两罐”。另外,孩子也尽量要少喝这些功能饮料,因为其中添加的牛磺酸可能会加重孩子循环和调节的负担,损害孩子的脏器。
由此可见,功能饮料并不等于保健食品,并且要警惕其功效;就算是属于保健食品的饮料,也最好不要长期过量的饮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