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坊生产的猪油疑似部分流向市民餐桌
微微健康网消息:国家规定工业用猪油属于非食用食品,但目前我国对工业用猪油的监管处于空白,使得一些黑心商贩生产制作工业猪肉冒充食用油流向市场。近日,记者根据村民爆料对广东清远市一猪油作坊暗访发现,工业用猪油疑卖为食用油。
近日,广东清远市清城区飞水街多位村民报料称,在飞水桥附近有个专门提炼猪油的作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油烟,让周边的群众难以忍受。更为严重的是,作坊生产的猪油疑似部分流向市民餐桌。
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发现,该作坊利用市场废弃的猪皮、内脏等材料炼油,虽然作坊持有工商营业执照,但在原料来源、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猪油用途等监管上,却存在诸多漏洞。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工业用猪油与食用猪油价格最高相差约五倍,工业用猪油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
清远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国家鼓励资源循环利用,但在工业用猪油的监管上还是空白。
投诉
偏僻炼油作坊恶臭难忍
村民投诉的猪油作坊位于北江边上,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只有站在废旧的飞水桥上,才能看见作坊周边的情况,里面的情况则难以看见。
“臭!你闻多一会就觉得恶心了。”5月21日,村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作坊里面主要是提炼猪油,每当作坊炼油时,周边会飘起浓烟,还会散发出一阵阵臭味。“我们以前想下去看看,刚走到路口就被人拦了,说是私人用地。”村民说,这个炼油作坊存在了10多年,他们曾多次反映无果。
近期,随着“三打两建”活动在全省各地深入展开,有村民再次向执法部门反映猪油作坊的问题。几天后,得到的答复是,该猪油作坊持有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而且生产的是工业用油,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但杨先生认为,即使是工业用油,作坊的生产环境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而且,该作坊生产的猪油还有部分用于食用的嫌疑。“我就住在附近,每天看到去载油的不仅有工业用油的车,还有载食用油的小汽车!”一位村民很肯定地说。
根据村民观察掌握的情况,猪油作坊内大约有八九名工人,每天早上,不断有摩托车送来猪内脏、猪皮等,猪油作坊收购后开始炼油。中午以后,开始有车辆来作坊载油。该村民说,一般情况下,较大货车运载的是用油桶装好的油,运往附近的饲料厂。而小面包和摩托车运的油,大部分用白色塑料桶包装,都是直接运到市场上的食用油。
暗访
工业用猪油疑卖为食用油
5月22日下午,记者在飞水桥附近观察发现,进出作坊的小面包就有近10台,其中还有几辆小货车。下午3时左右,一辆车牌号码为“粤R63456”的小面包进入作坊后,几位工人将十多个白色塑料桶装满猪油,并装放在车上,大约半个小时后,该车开始离开。
“这种油桶肯定就是装食用油的。”知情村民言之凿凿。当天下午3时40分左右,记者远远地跟踪这辆小面包车。不过,该车十分警惕,在清新县与清城区交叉路口时,该车突然脱离了记者的视线,不见踪影。
5月23日中午,记者试图以买油者身份进入作坊,了解作坊内部的生产环境。不过,记者刚靠近作坊大门,一位肩上有文身的年轻人马上走出来阻拦。当记者提出想买油时,作坊里面马上出来七八个人,很谨慎地对记者进行详细询问,并一再拒绝记者进入作坊的要求。
23日下午,记者跟随清远市质监局执法人员进入猪油作坊。据作坊内一位女员工介绍,他们开这个作坊已经十几年,工作人员都是家族成员。这位女员工很肯定地说,作坊生产的是工业用猪油,卖给附近一家饲料厂,用大的铁制油桶装,每次对方用完油后,会将空油桶送回。但根据村民的投诉以及记者的观察,进入该作坊的小面包车曾使用白色塑料油桶装油。对此,该女员工并未作任何回应。
就在执法人员在作坊内检查期间,记者在作坊门口发现,一辆车牌号码为“粤R70052”的货车正要驶入作坊时,被几名青年从路口拦下,货车随后掉头开走。记者发现,该货车上印有“某某高级食用油”的标志。
随后,执法人员在作坊附近发现一辆白色小面包车,车内装有6大瓶猪油,每瓶重约50斤。为何会有瓶装油?是否运往市场食用?作坊人员的解释是,每次启动炉头煎炸猪油时,锅底需要先放些油,“这些都是留来做锅底的。”作坊人员说,之所以要放在车内,主要是为了防止太阳晒。
突查
现场执法难抓真凭实据
尽管该猪油作坊存在工业用油变相转卖为食用油的嫌疑,不过,清远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坦言,现场巡查执法难以掌握真凭实据,监管一直也存在困扰,“除非真的跟踪拍到他们把油送到哪些酒店、餐馆。”
记者在作坊内看到,该作坊主要有三个炉头,靠烧木材来熬炼猪油。回收的猪内脏等材料直接堆在地上,苍蝇到处飞舞,作坊熬炼出来的猪油甚至呈黑色。
根据国家关于工业用猪油标准的规定,工业用猪油的加工原料需经兽医卫生检验判定为非食用的猪尸体、内脏及一切含脂肪的下脚料和废弃物。而尽管业主称用于产油的材料是从市场上购买,但并不能提供有效证明。这些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有无安全检疫证明?作坊生产环境及其造成的污染如何管理?生产的工业用猪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一系列的问题都令人担忧。
“国家鼓励循环经济,但这一块的监管还是空白。”清远市质监局副局长罗鹰告诉记者,中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一是业主安全意识差;二是生产条件差,业主不愿意投入,把好安全生产的关;三是注重短期利益,都想短期赚钱,生产管理混乱;四是小作坊违反相关规定后,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执行难,拒绝配合政府部门执法。”罗鹰说,这些小作坊数量多,且很容易演变为制假售假的窝点,依靠执法部门日常的巡查执法很难监管到位。
因为监管难以到位,部分作坊存在产生地沟油的灰色环节。罗鹰透露说,在“三打两建”的活动中,他们还掌握一个重要环节是,现在很多非法地沟油并不是简单地运输到市场,而是运到一些中间公司,通过中间公司包装后再销售到市场,“这是我最担心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