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新闻:京4家奶牛养殖场原料奶检出禁用品
4养殖场原料奶含禁用品
北京市农业局官员称“问题奶”养殖场未发现违禁添加物
继年初北京两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中检出β—内酰胺酶(俗称为“解抗剂”)后,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在风险监测中通报了北京4家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中检出β-内酰胺酶。北京市农业局称,目前,生鲜乳中检出的β-内酰胺酶无强制性国家认定标准。
据介绍,β-内酰胺酶是抗生素的一种。但主要成分为β-内酰胺酶的“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继年初北京两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中检出β—内酰胺酶后,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在风险监测中通报了北京4个奶牛养殖场原料奶中检出β-内酰胺酶。
北京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一位负责人介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涉及的奶牛养殖场进行了调查。经查,均未发现违禁添加物。
材料表明,由于β-内酰胺类兽药在养殖环节的广泛使用和致病菌的变迁,导致了细菌产生内源性β-内酰胺酶。如何区分β-内酰胺酶内源性代谢产生和非法添加行为尚无定论;目前在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检出无强制性国家标准认定,缺乏成熟的标准检测方法,致使β-内酰胺酶成为了生鲜乳监管中的一个盲点和隐患。
该负责人希望国家尽快研究制订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限量值标准。
■ 追访
北京市场奶制品抽检均合格
相关人士称β—内酰胺酶不属市场日常抽检项目
昨晚,记者查询今年以来北京市工商局对外公布的每周食品安全信息显示,对流通领域中鲜奶的日常监督抽检每期都为“全部合格”。
记者了解到,今年对外公布的下架食品名单中,尚没有出现奶制品的身影,更没有北京本地产的奶制品,这些都是属于日常监督抽检,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的检测。
而对于β—内酰胺酶这一物质,从事食品安全监测的相关人士昨晚向记者介绍,β—内酰胺酶是目前早已被卫生部列入禁止添加的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目录中,有其专门的检测方法。同时,该物质是属于卫生部纳入的风险监测项目,由卫生部安排制定有国家统一抽检计划。
但由于β—内酰胺酶并不是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因此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督抽检的项目会有所不同。这位人士称,只要是抽检中发现不合格的,政府部门都会及时对外公布信息。
■ 背景
“无抗”牛奶去年被叫停
β-内酰胺酶是抗生素的一种,但能有效分解牛奶中残留的抗生素。据了解,如果市民食用了含β-内酰胺酶的生鲜乳制品,再吃其他的抗生素药,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
早在2002年,“无抗奶”(不含抗生素的牛奶)概念提出,“无抗生素”的字样也登上了产品包装,很快国内众多企业跟进。但就牛饲养环境而言,牛奶的绝对“无抗”很难达到,因此市场上出现“抗生素分解剂”,进而被奶农或奶站添加到了牛奶当中。
2009年5月,卫生部、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叫停“无抗奶”的生产经营,并严禁在乳品标签、标志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内容。取消“无抗奶”深层原因就是一些企业在牛奶中添加了β—内酰胺酶,导致检测不出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