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劣质美瞳产品恐导致角膜穿孔
消费者如果是初次购买隐形眼镜,商家有义务为其进行眼部检查,来确定是否可以佩戴。而现在的市场现状是,很多缺乏规范的商家,把美容镜片当做普通的美容饰品,非常随意地买卖。当然,这其中有一些商家的不负责任,也有消费者的疏忽。
当记者拿出在国际眼镜城购买的“GEO水凝”美容镜片时,胡秘书长明确地告诉记者,此产品无中文标志,无任何生产检测证明,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三无”产品,此类产品流向市场,本身就是违法的。而正规厂商生产的美容镜片,必须有相关的中文标志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出售。
监管盲区
记者调查了解到,市场上一些“山寨品牌”美容镜片的来源,主要可分为境外走私和国内贴牌两种。前者显然属于非法渠道经营,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较为容易地甄别,遇到此类情况可直接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但后者却是一个纠结的话题,在生产和经营的监管问题上,存在着一个真空地带,很多存在问题的美容镜片,正是钻了这个监管盲区的空子,合法地进入了市场。
胡秘书长告诉记者,从医学的角度上讲,隐形眼镜属于长期接触体内的眼科光学器具,它的医学名称叫做“角膜接触镜”。此类物品长期接触角膜,按照医学划分标准,应为“第三类医疗器械”,与“人工心脏瓣膜”、“髓内针”、“骨针”等同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医疗器械。
按照这样的说法,记者登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后,在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目录中,只找到了“角膜塑性镜”这一项。随后的网站检索中,又有一条信息作为补充内容:隐形眼镜医学名称为角膜接触镜,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第三类医疗器械。
作为国家药监局划定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此类产品从生产到经营都是需要药监局批准的。首先,厂家生产此类产品,需要获得药监局的“注册号”,有了“注册号”,才可获权生产。其次,作为产品的销售环节,各个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有药监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这样,工商部门才能把此类产品列入允许其经营的业务范围。这样看似从生产到销售,如此严丝合缝的监管体系,其漏洞到底在哪里呢?
“没有度数的美容镜片没有被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行列,所以不用受到药监局的监管。”上海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胡东芳女士一语道破天机。“因为这种平光的美容镜片除装饰以外,本身并不具有医疗方面的功能,所以并不属于药监局所说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角膜接触镜的范畴。如果它有度数,就是起到了矫正视力的功能,也就被纳入了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范围。”
如此看来,记者购买隐形眼镜时,老板只卖平光镜片,很有可能就是在打这个监管上的擦边球。如此经营,就可跳过药监局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这一关。以此类推,一些商家也可以靠单纯生产平光美容镜片满足视力正常消费者的美容需求,来规避药监局的监管。
也就是说,这种无度数却每天接触角膜的隐形镜片,被作为一种普通的装饰用品,和女性用的发卡、头绳一样,可以任意地出现在街边的小店、临时摊位等销售场所。从生产到卖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没有第三方权威部门来把关。只有当此类“黑翼”出了问题,消费者向工商部门投诉,它才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被送往相关技术部门做质量检测。而这种滞后的责任追究,对于因美容镜片本身质量问题而引起眼部疾病的消费者来说,却是为时晚矣。
调查过程中,业内相关人士曾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指出,一些消费者对于美容镜片的观念理解有误,美容镜片作为一种长期接触角膜的产品,与其他美容装饰品有着本质区别,决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任意购买。而在一些销售点,记者也看到很多购买者只注重镜片本身是否佩戴美观,大部分人戴了试戴片觉得好看之后,便直接付钱拿了眼镜走人,甚至干脆不要瓶子,把镜片拿出来带着走,丝毫不关心镜片的生产注册号等信息。